技术预见2035系列报告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23  |  【打印】 【关闭

    加强技术预见研究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序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了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构,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力图把握国际科技竞争主动权。我国政府提出到2035 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 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等宏伟目标,对于细化国家创新发展目标、精准识别创新战略重点和明确中国未来优先发展技术清单,迫切需要大力开展科学前瞻和技术预见活动,强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能力,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新机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技术预见活动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着力识别战略技术领域和通用新技术,力图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新机遇。20 世纪初,技术预见与政策制定结合日益紧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纷纷加强技术预见研究,并逐步将技术预见活动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过程,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2013~2014年,中国正式将政府组织开展的国家技术预见活动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研究编制过程,标志着技术预见已经成为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技术预见通过系统地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期趋势与愿景,识别和选择有可能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研究领域或通用新技术,为加强宏观科技管理、提高科技战略规划能力、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提供关键支撑。技术预见研究是利益相关者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远期发展愿景和技术需求的认知与判断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正的机制,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探索未来、选择未来提供了沟通、协商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学科交叉与官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率。

  200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研究”,研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需求,从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消费型和循环型六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社会发展愿景,出版发行了《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续)》《技术预见报告2005》《技术预见报告2008》等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部分成果为国家宏观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关键领域技术预见与发展战略研究”,开展了新一轮着眼于2035 年的新时代“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研究组基于世界创新发展趋势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利用技术预见方法论,结合全球竞争格局重构与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的相关成果,从创新全球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城乡一体化、消费健康化和环境绿色化六个方面,构建了2035 年中国创新发展愿景及发展目标,对于技术选择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研究组邀请了先进能源、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生命健康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国内著名专家领衔领域专家组,动员了4000 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德尔菲调查,最终形成“技术预见技术清单”“技术子领域发展趋势分析报告”“重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对于研究制定面向2035 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有重要参考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预见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系统考虑影响技术预见结果的各种因素。一是方法论复杂,既包括开发人们创造力的方法,也包括开发利用人们专业知识的方法,前者提出可能的未来,后者判断可行的未来。二是利益相关者复杂多元,未来是社会各界共同的未来,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对于技术预见形成共识具有重要影响。三是技术预见是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等领域的知识开发过程,对于研究者知识综合能力具有挑战性。

  本丛书是新时代“中国未来20 年技术预见”研究组和技术预见领域专家组精诚合作的成果,没有领域专家组专家和问卷调查回函专家的支持,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穆荣平

  2019 年 5 月

Baidu
map